分享

孩子不是你的“缩小版”

2021-04-27 14:34:39127 阅读

会员朋友们,晚上好!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“替代性自我实现”的相关知识。 

又到了一年最美的季节,鲜花烂漫,草长莺飞。就像硬币有正面、反面一样,也像一个人有本我和超我一样,在美好的春天也会有风沙的来临。这几天沙尘暴比较厉害,提醒大家出门时记得做好防护。 

我首先介绍一下保定市心理卫生学会。咱们群里有一些新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。咱们这个学会成立于2003年,它的上级主管机构是保定市科协。学会是由心理学科技工作者、专家以及心理工作爱好者自愿结成的一个地方性、行业性的社会团体。咱们的会员越来越多,马上就要200人了。 

现在咱们鸿悦国际有十来个老师团队,除了会长张彤馨老师以外,有任苏亚老师、张丁老师、孙永飞老师、白睿老师、纪玉红老师、李晶晶老师、张琼慧老师、李红松老师、贾红丽老师,我们这个团队的老师各有所长,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喜欢心理学。我们在鸿悦国际1609室等着大家的到来。 

2016年春,我的好朋友梁霞推荐我参加咱们学会的一个电影沙龙,从此开始了我的心理学学习之旅。我在学会参加了很多活动,也报考了国家认证的咨询师课程和外地知名老师的课。这几年心理学的学习让我更多地了解了自己,也更深地理解了他人,周围的关系都得到很大的提升,所以我自己就是心理学的受益者,所以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。 

今天我想讲一下“替代性自我实现理论”,主题就是——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,让孩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

 我首先说一下什么是“自我实现”。说到“自我实现”,我们先来说一下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几个层次。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,他按照发展水平从下而上把人的需求,分了5个层次。 

最底层是处于底端的生理需要,其次是安全的需要、归属和爱的需要、获得尊重的需要,金字塔的最上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。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:完美人性的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。 

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,我们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。但如果没有自我实现,会怎么办呢?有时候他就会把没有满足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找一个替代者来替代。 

“替代性自我实现理论”就是指一个替代者承担其他个体未能实现的角色。

比如一位曾经梦想成为专业音乐家的爸爸,可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著名的音乐家,来实现自己的梦想;再比如一位曾经尝试成为芭蕾舞演员、却由于怀孕不得不放弃梦想的妈妈,特别希望女儿将来从事专业芭蕾舞演员的职业,以此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。 

还有的人喜欢某位体育明星、电影明星、演员、歌星,是他们忠实的粉丝,演唱会开到哪里,他就跟到哪里。 

孩子、体育明星、电影明星、演员、歌星,就是替代者。那么其他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? 

人们和这些替代者依附在一起,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他们梦想未能实现的解决方法。他们通过替代者的眼睛感受和观察这个世界,并且可以和替代者一起体验成功的感觉。人们通过这些替代者帮助自己获得对未完成梦想的实现感,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、满足感。

这种实现感、成就感、满足感就是其他个体在替代者自我实现过程中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。 

替代性自我实现本身就是一个名词,分为无害的替代性自我实现和有害的替代性自我实现两种。 

比如恰巧你的孩子喜欢做音乐,当芭蕾舞演员,又有这方面的天赋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乐。又或者你喜欢这位明星,也愿意追随他,而你又没有影响到别人,更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,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和满足,这都是一种无害的替代性自我实现。

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有害的替代性自我实现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,就是当我们的替代者是孩子时,而家长又把自己未能实现的角色、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,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?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? 

我们很多父母特别希望孩子变成小天才,希望孩子的未来发展得很好。这时父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:第一,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要让孩子会,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。第二,看着别人家孩子学这学那,就一定要让自家孩子也学点什么,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比下去。于是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,孩子不愿意去学,打着骂着也要让他去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更加厌恶所学的东西。 

当然这样做也不排除有最后学得很成功的例子,他可能在这方面表现得如父母期待的那样优秀,却在其他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可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。 

很多情况下,当父母用孩子作为替代者完成自我实现时,他们可能更少地担心孩子们的内心幸福,而更多关心其他人关注到了他们的孩子的成功。 

我有一位女性朋友。她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,没有钱,上不起大学,成为她一生的遗憾。后来又因生活不幸福,工作不理想,经济又不宽裕,而变得有些焦虑。在她看来,上大学,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,是自己的梦想。于是她把这个梦想强加给孩子,希望孩子上个好大学,找份好工作,不要像自己一样过得这么辛苦。 

她每天逼着孩子学习,家里的什么事都不用孩子管,小伙伴来找孩子玩,父母也要把小伙伴赶走,生怕影响自己孩子学习。时间长了,学习是孩子的唯一任务,孩子会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机器,也没有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。 

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背负起沉重的心理压力,如果考不好,内心就会有很深的愧疚感。虽然他也知道妈妈出于爱,但妈妈的作法让他感觉不到爱。 

小学的时候他虽然有很多的无奈、愤怒,还是挺听话。毕竟这个时候妈妈还是很有权威的。

到了青春期,孩子开始出现一些叛逆行为,早恋,厌学。妈妈这时也管不了他了。 

在妈妈多年的强压下,孩子已经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快乐。在他的心智成长过程中,他慢慢地不愿意和父母谈论自己的事情。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事情对父母来说,一点都不重要。他可能会觉得父母关心的事情,只是他们想要的。他最终也不再向父母寻求指导和帮助,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聆听过他的想法。 

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,他变成了一个很容易被触怒和充满怨恨的青少年。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甚至对他的朋友也变得沉默寡言,直到最后,他失去了所有的朋友,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的人。 

我们想一下,我们的孩子——家庭、国家的未来——在本应阳光灿烂、活力四射的年华,变得一点也不快乐,失去了活力,面对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不仅没有感恩,反而充满愤怒和怨恨,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? 

在这里,关于分数我再多说几句。许多时候迫于社会和竞争的压力,我们希望孩子考高分,有个好前途,这种心情可以理解。同时我们也要知道,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,绝对不是你在小学、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。 

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,但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。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,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标准,更不能当作唯一标准,否则孩子就会受到一万点伤害,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。 

所以,我想说,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,我们不要试图通过孩子的生命满足自己的欲望,更不要陷入这种有害的替代性自我实现的泥潭。如果已经有点迹象,赶紧觉察一下,这个梦想,是你自己的,同时也是孩子的吗?孩子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开心吗?

接下来,我们说一下应该怎么办? 

首先,父母要放下面子,提升自身的力量感。我们要学会爱自己,实现自我成长,过好自己的人生。你自己都没有过好,没有说服力,让他怎么相信你的话?

 其次,我们要放下焦虑,提升安全感。要相信他会过好,祝福他。担心就是诅咒,他一定会成为你担心的样子。前几天苏亚老师的文章《是爱,让孩子充满希望和活力》。里面的一些观点对我就特别有启发。她说,孩子自己是有生命力的,不是吗?孩子自己是会去解决问题的,不是吗?孩子自己是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,不是吗?而我这个妈妈的担心,除了让他感觉到自己很弱小、不被信任之外,其他的,什么用处都没有。

爱孩子,不是担心孩子,而是相信孩子。一定是父母对孩子的爱,而不是苛责和包办,才会让孩子充满希望和活力。 

最后,要放下控制欲,建立边界感。分清你和孩子的边界。他是他,你是你,你们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,让他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如果你为孩子的未来规划好了每一步,那将变成你的生命,而不是孩子的。 

最后,再厘清一组概念:引导和强迫。我们可以引导,但不能强迫。 

比如说你可能是一个曾经差点就得了歌唱竞赛冠军的妈妈,现在你有个女儿似乎也比较擅长歌唱。如果成为歌唱比赛的参与者是她感兴趣的事情,你可以引导她,但强制她参加歌唱竞赛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。这样你可能就扼杀了她现在或者将来开心、愉悦的参与其他比赛的能力。 

当父母强迫孩子参与某项活动时,他们将会对这项活动失去兴趣。因为这个时候你表现的动力比他的要强,他不再自己主导,自然就失去了兴趣和快乐。 

父母可以提供孩子选择的权利,多提供给他们一些选项,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活动。但没有理由强迫他去参加哪一个。 

我有个朋友给孩子报了很多班,多让孩子尝试接触不同的事物。如果孩子喜欢,开心,就让他继续学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这就是引导,不是强迫。 

如果你感觉到你正在规划孩子将来的职业生涯,让他们走你曾经想走的人生,赶紧停下来吧,因为你这样会,可能会使他们变成生气、抱怨而且可能生活悲惨的成年人。

如果父母为孩子的生活规划好每一步,这确实不再是孩子的生活了,就成了父母的生活。 

父母需要做的是建议孩子、引导孩子、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欢呼喝彩,且偶尔重新给他们指明方向,但要让他们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 


分享一下纪伯伦的那首很著名的诗《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》

 

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。
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
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。

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属于你。
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

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
 

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却不是他们的灵魂;

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,

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像他们一样,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;

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
 

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
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
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。

 

怀着快乐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,

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

 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感谢朋友们的聆听。让我们有更多的觉察,实现自我成长,过好自己精彩的人生,也放生命的自主权交还给我们的孩子,让他们成长为健康、快乐、内心强大的人。


Copyright©2017 YIGUO 异果心理 京ICP备16064419号

没有账号? 请点击注册
没有账号? 请点击注册

找回密码

注册

已有账号, 请点击登录